外地游客開始知道株洲多半因為這是我國南方最大的交通樞紐,但凡南下的火車停靠站總有這么一站。旅途中的人似乎總不夠關心沿途的風景,火車的停?靠恳簿筒荒芤鸲啻蟮呐d趣。但也許您的印象中就有這么一個站兒,停靠的時候總是比別的小站要久很多,或許是裊裊晨煙中,或許是炙熱的陽光下,或許是即逝的黃昏里,匆匆的旅人,忙碌的站臺工作人員,還有鐵軌上的扳道工,似乎總是多了很多,一來二往次數(shù)多了,你便記住了這個站兒——株洲。 株洲不夠大,熟悉的人可能一天就能逛完她的市區(qū),即便不去和北京、上海、深圳這種特大城市比,她還是不夠大。可別看她不夠大,早在公元214年三國的東吳就在這里建立了建寧郡,唐太宗貞觀元年,建寧并入了湘潭。
古時,因當?shù)囟鄼綐,湘江過而多沙洲,所以株洲又稱櫧洲。到了南宋紹熙元年(即公元1190年)正式定名為株洲。她位于湖南省東部,南靠廣東,北依長江,東眺上海、江浙,西連巴蜀、云貴,有聯(lián)系華東、華南、西南的經(jīng)濟紐帶城市之譽。她是湖南省“一點一線”區(qū)域經(jīng)濟帶的重要城市,也是全省經(jīng)濟最發(fā)達的長、株、潭“金三角”一隅。 要了解株洲,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。株洲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(tǒng)。中華民族的始祖、農(nóng)耕文化的創(chuàng)始人炎帝神農(nóng)氏,就長眠在株洲境內(nèi)炎陵縣鹿原陂。1983年株洲市株洲縣漂沙井磨山發(fā)現(xiàn)6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大溪文化遺址,以及疊壓在其上的4000多年前新石器晚期龍山文化遺址。
近代,1906年,孫中山先生領導同盟會的萍(鄉(xiāng))瀏(陽)醴(陵)起義,1927年毛澤東同志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,都曾震撼中華大地。株洲還誕生了像李立三、左權(quán)、譚震林、****、****、宋時輪等近、現(xiàn)代的革命先驅(qū)和軍事將領。 今天的株洲憑借著她得天獨厚的區(qū)位優(yōu)勢,四季分明,雨量充沛、光熱充足的亞 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,成為了一個融農(nóng)業(yè)、采礦業(yè)、旅游業(yè)、科研等多方面發(fā)展的城市。無庸質(zhì)疑,株洲是一個旅游的好地方,市內(nèi)的自然風光十分優(yōu)美。位于市東南建設路西側(cè)的奔龍公園,涼亭曲徑,假山飛石,歌榭舞池,水繞洞天,景色秀麗,風貌宜人。
城北區(qū)的石峰公園,樹木蒼翠,石脈嶙峋,公園西側(cè)瀕臨湘江的石頭峰,海拔167米,兀立江面。距市區(qū)10余公里的大京水庫風景區(qū)內(nèi)崇山峻嶺、峰巒疊嶂、茂林修竹、鳥語花香、空氣清新。湖庫周圍阡陌縱橫,湖中綠島百鳥投林,翠綠的山色倒映湖中,山水一色。在株洲縣淥口南五公里的空靈岸(觀音巖)也是一個旅游的好去處。株洲還有秋瑾故居、工農(nóng)義勇軍指揮部舊址、中國工農(nóng)紅軍第一軍指揮部舊址等紀念地。到株洲旅游,還有一個令眾多旅游者特別是炎黃子孫向往的勝地--炎陵縣炎帝陵和桃源洞。炎帝陵座落在縣城西南15公里處的水江畔一個叫塘田鄉(xiāng)鹿原坡的地方。鹿原坡又叫白鹿原,相傳古時常有白鹿出沒,故名。
鹿原坡春季喬木蔥郁,灌木叢生,野藤纏繞,苔蘚低伏。秋季則楓葉如血,與蒼松翠竹紅綠相映,形成森林群落特有的風貌,歷代人們視此為風水寶地。民間傳說,遠古時期,華夏始祖炎帝神農(nóng)氏到南方巡視,為民治病,誤嘗斷腸草身亡。炎帝逝世后,治喪者決定將其安葬到此地以南100余里的河邊,即今資興市資水河邊溫泉附近,因為那里是羿射九日落下一個太陽的地方,地下冒出來的水都是熱的,而炎帝屬火,應葬于此。于是便用木排載著炎帝的靈柩,由36個力士拉絎,逆江而上,不料木排到白鹿原時,突然山崩石裂,波浪滔天,木排傾覆,炎帝靈柩鐔時沉入岸邊石縫,后人便在此立碑代墓。而關于對炎帝陵的奉祀,據(jù)有關史料記載,自唐代就開始了,宋代建陵廟以后,官民朝等待,更是絡繹不絕。明清兩代,每逢國家大事,如即位、立儲、災荒、戰(zhàn)爭等,都要派遣特使到炎帝陵告佘,舉行大典。州府縣官每年春秋也要舉行祭祀,宰犧攀香,行禮如儀。
十分隆重。平時逢年過節(jié),前往等待謁進香的人更是不計其數(shù)。與炎帝陵緊緊相鄰的桃源洞風景區(qū),為國家級森林公園,風景區(qū)內(nèi),還有桃源洞瀑布、黑龍?zhí)丁⑹鍨、獅子巖、田心里、清溪澗等景點40多處,是一個集科學考察與風景觀賞于一體的旅游佳境。 株洲是優(yōu)雅的,有著“南北通衢”稱號的她在湖南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熠熠生輝,散發(fā)著她無窮的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