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武之名,由來甚久,或謂起于周初。秦置修武縣,漢于同地又置山陽縣,同屬河內(nèi)郡.北魏孝昌間分置北修武縣,旋北修武與山陽俱省入修武縣。東魏置西修武,旋廢。隋大業(yè)間縣徙于武陟,別置修武縣于西修武故址。宋熙寧間降為鎮(zhèn),元佑初復(fù)置修武縣,歷元、明、清三代不再變。明、清均屬懷慶府。民國初屬河北道。建國后,始屬平原省,1952年劃歸河南省新鄉(xiāng)專區(qū),1985年屬焦作市轄縣。
修武縣自古名士往來不絕,文化源遠流長。在北部山區(qū),有唐代大醫(yī)學(xué)家孫思邈采藥煉丹的“藥王洞”,漢獻帝的避暑臺有千姿百態(tài)的“千佛洞”和潺潺流水的“明月泉”,有魏晉時期“竹林七賢”游隱的百家?guī)r,晉人孫登之“長嘯臺”,有王維九月九憶山東兄弟的茱萸峰,有宋代當陽峪瓷窯遺址等古跡,在南部平原,有李固龍山文化遺址,有漢獻帝陵,有宋代勝果寺塔,有經(jīng)修復(fù)的海蟾宮等,風格迥異,備有絕妙之處,吸引歷代名人流連駐足,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