鼎湖山是嶺南四大名山之一,于肇慶城區(qū)東北18公里,位于北緯23°10',東經112°31'。因地球上北回歸線穿過的地方大都是沙漠或干草原,所以鼎湖山又被中外學者譽為"北回歸線上的綠寶石"。1956年,鼎湖山成為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(qū)。1979年又成為我國第一批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"人與生物圈"計劃的保護區(qū),建立了"人與生物圈"研究中心,成為國際性的學術交流和研究基地。這里有野生高等植物1856種,其中珍稀瀕危的國家重點保護植物23種;以鼎湖山為原生地的植物有30種。鼎湖山多樣的生態(tài)和豐富的植物為動物提供了充足的食源和良好的棲息環(huán)境。因此這里的動物種類和數量也很多,有鳥類178種,獸類38種,其中國家保護動物15種,1998年12月,經中南林學院森林旅游研究中心測定,鼎湖山的負離子含量最高達到105600個/立方厘米,為目前國內所測定的最高的負離子含量區(qū)。鼎湖山自唐代以來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和旅游勝地。公元678年,禪宗六祖惠能的弟子智常禪師在鼎湖山西南之頂老鼎創(chuàng)建白云寺,此后,高僧云集,周圍建起三十六招提,前來朝拜、游覽的香客、游人越來越多。明崇禎年間,即公元1633年,在?和尚在蓮花峰建起蓮花庵,第二年又迎來高僧棲壑和尚入山奉為主持,重建山門,改蓮花庵為慶云寺,到了清代,慶云寺規(guī)模越來越大,成為嶺南四大名剎之首。鼎湖山因為覆蓋著茂密的森林而蘊藏著豐富的泉水,從而造就了千姿百態(tài)的流泉飛瀑。幽深的自然景觀,東西兩溪流形成兩大景區(qū):天溪景區(qū)、云溪景區(qū)和新開發(fā)的天湖景區(qū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