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招網(wǎng)訊:昌平歷史悠久,早在6000多年前祖先就已在境內(nèi)雪山、南口等地繁衍生息。周初屬薊國,后歸燕國,西漢時期始設昌平縣,故治在今區(qū)東南沙河鎮(zhèn)辛力莊。明景泰三年(1425年)遷縣治于永安城(現(xiàn)昌平鎮(zhèn))。明正德元年(1506)縣升為州(轄懷柔、密云、順義三縣)。民國2年(1913)撤州設縣?谷諔(zhàn)爭、解放戰(zhàn)爭時期在縣西部和北部地區(qū)建立中國共產(chǎn)黨領導的昌宛、昌延、昌平、昌順聯(lián)合縣等民主革命政權。1948年12月12日昌平縣解放。1949年4月昌順聯(lián)合縣分設昌平縣,屬察哈爾省南口專區(qū);8月1日起屬河北省通縣專區(qū);1956年1月劃歸北京市管轄,撤縣設區(qū)。1960年1月,撤區(qū)復設昌平縣。1999年9月16日撤銷昌平縣設立昌平區(qū)。2005年,全區(qū)轄15個鎮(zhèn),2個街道辦事處,2個地區(qū)辦事處。年末全區(qū)戶籍人口48.2萬人,比上年末增加1.2萬人;全區(qū)人口出生率8.1‰,自然增長率0.48‰。全區(qū)人口由漢族、回族、滿族、蒙古族、朝鮮族等45個民族構成,其中主要為漢族。
2000年,昌平區(qū)總人口614821人,各鎮(zhèn)(街道)人口:城北街道116961、昌平鎮(zhèn)29205、南口鎮(zhèn)56727、陽坊鎮(zhèn)18086、馬池口鎮(zhèn)36422、沙河鎮(zhèn)57050、回龍觀鎮(zhèn)55751、小湯山鎮(zhèn)34877、南邵鎮(zhèn)17297、崔村鎮(zhèn)14053、百善鎮(zhèn)15163、東小口鎮(zhèn)44142、北七家鎮(zhèn)42581、興壽鎮(zhèn)26277、長陵鎮(zhèn)15030、流村鎮(zhèn)18076、十三陵鎮(zhèn)17123。(根據(jù)第五次人口普查數(shù)據(jù);單位:人)。
2001年轄1個街道、16個鎮(zhèn),321個村委會、117個居委會:城北街道、昌平鎮(zhèn)、興壽鎮(zhèn)、馬池口鎮(zhèn)、沙河鎮(zhèn)、流村鎮(zhèn)、陽坊鎮(zhèn)、回龍觀鎮(zhèn)、長陵鎮(zhèn)、東小口鎮(zhèn)、北七家鎮(zhèn)、南邵鎮(zhèn)、崔村鎮(zhèn)、小湯山鎮(zhèn)、百善鎮(zhèn)、十三陵鎮(zhèn)、南口鎮(zhèn)。
2002年,昌平區(qū)轄1個街道、3個地區(qū)、13個鎮(zhèn):城北街道、南口地區(qū)、馬池口地區(qū)、沙河地區(qū);昌平鎮(zhèn)、陽坊鎮(zhèn)、回龍觀鎮(zhèn)、小湯山鎮(zhèn)、南邵鎮(zhèn)、崔村鎮(zhèn)、百善鎮(zhèn)、東小口鎮(zhèn)、北七家鎮(zhèn)、興壽鎮(zhèn)、長陵鎮(zhèn)、流村鎮(zhèn)、十三陵鎮(zhèn)。
2005年,昌平區(qū)轄2個街道(城北街道、城南街道)、5個地區(qū)(南口地區(qū)、馬池口地區(qū)、沙河地區(qū)、回龍觀地區(qū)、東小口地區(qū))、15個鎮(zhèn)(南口鎮(zhèn)、馬池口鎮(zhèn)、流村鎮(zhèn)、陽坊鎮(zhèn)、十三陵鎮(zhèn)、長陵鎮(zhèn)、南邵鎮(zhèn)、崔村鎮(zhèn)、興壽鎮(zhèn)、小湯山鎮(zhèn)、百善鎮(zhèn)、沙河鎮(zhèn)、回龍觀鎮(zhèn)、東小口鎮(zhèn)、北七家鎮(zhèn))。共有95個社區(qū)、305個村委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