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國特種工藝品之一,用紫銅做成器物的胎,把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在銅胎上,填上去琺瑯彩釉,然后燒成。明代景泰年間在北京開始大量制造,琺瑯彩釉多用藍色,所以叫景泰藍。
景泰藍作為一種美術(shù)工藝品,其制法即于銅器表面上以各色琺瑯質(zhì)涂成花紋,花紋的四周嵌以銅絲或金銀絲,再用高火度燒即成。這項工藝始于明代景泰,而且初創(chuàng)時只有藍色,所以叫景泰藍,F(xiàn)在雖然各色具備,然而仍然使用以前的名字。因為景泰藍已變?yōu)橐环N工藝的名稱,而不是顏色的名稱,據(jù)說景泰為宣德之子,宣德重視銅器以及鑄冶銅質(zhì),景泰在幼年期間耳濡目染,認識極詳,且嗜之極深,只是對于鑄煉方面,宣德已到達絕頂,沒有能力再求突破,就在顏色方面另別辟蹊徑,以圖出奇制勝。終于有景泰藍的創(chuàng)制。因為事先對顏色的籌謀極費苦心,所以在成功之后,也極端鐘愛,所有御用陳飾無不用景泰藍制作,種類之多不可屈數(shù),凡瓷料所能制器無不盡有,成化時期繼承遺業(yè),未改遺風,仍努力燒制,所以景泰藍的器物在景泰和成化兩朝最為常見。其后經(jīng)歷弘治、正德、嘉靖、隆慶四朝,雖仍然燒制,可是都因循成規(guī),虛應故事,在質(zhì)量上都不能與景泰和成化年間媲美。萬歷以后,雖然偶然有燒制,并非象以前設官置廠視為例務,所以以后出品極少。終明代一世,都沒能復興。到清朝乾隆時期,又開始燒制,且品類多,成績好,雖然不能和景泰、成化時期相比,但是比起弘正以后出品物絕不遜色。現(xiàn)今雖有康雍的器物出現(xiàn),然而細細考究竟與乾隆所制器物沒有什么不同,實際上是乾隆所制,刻康雍年款,卻不是康雍制作的。